20220509 - 漫画荣格 - 第二章:寻找失去的父亲 同弗洛伊德的相识与创造性的回忆


第二章 寻找失去的父亲 同弗洛伊德的相识与创造性的回忆

荣格和埃玛结婚后,每天像着迷似的埋头撰文,为患者治病。

1905 年,当时的布尔克赫尔茨里精神病院在奥根·布鲁勒的领导下开展精神性疾病的治疗和研究。

荣格进行了 3 个领域的研究:歇斯底里症、语言联想法、早期性痴呆。

当时倾向于唯灵论研究的荣格,在理论上却依赖于分析心灵现象的 P·让内、泰奥德尔·弗鲁鲁努瓦的理论。

当时弗洛伊德还没有提出明确的性理论,正受到知识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荣格也不例外,向其寄去了自己的著作《诊断的联想研究》,并开始与弗洛伊德通信。

1907 年 3 月,荣格拜访了位于维也纳的弗洛伊德的家。二人终于见面。

那天,二人交谈了 13 个小时,彼此都对对方给予了很大的期望。

其实,荣格刚开始并不是完全赞同弗洛伊德的性理论。弗洛伊德很乐观地认为荣格将要接受自己的理论。

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密切交往,使布鲁勒对荣格的感情出现了裂痕。

荣格越来越倾向于弗洛伊德。他像对待父亲一样仰慕布鲁勒,但他还是期望弗洛伊德能代替父亲。

弗洛伊德与荣格彼此间信任日益加深。但事业上却与此相反,荣格对唯灵论和神学极为关注。

在与弗洛伊德交往过程中,荣格遇到一个关键的问题,他偶尔读到一本关于太阳神的文章。他发现文章所讲的事情酷似几年前遇到的一个患者的言行。

当时患者有过一番关于风和男性生殖器的言论。

那位患者不可能读到这篇关于太阳神的文章,而且,没有文化基础的人也不可能理解文章的意思。
可那位患者说的话和荣格所读关于太阳神的文章内容完全一致。

“性理论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荣格想“在我们的心里,隐藏着一种结构…”

此时荣格与埃玛的关系其实并不融洽。埃玛认为荣格只知道读书和给弗洛伊德写信,她心中委屈,也想要学心理学,只是为了想和荣格有共同话题。

埃玛作为后来荣格派的研究者,也留下了功绩。而使埃玛走上研究成名之路的,可能就是他们夫妻关系中一种不完美感觉的作用。

荣格身边的女性们,统称荣格·弗拉温。
不可思议的是,他周围的这些女性,并不是以普通女性的身份和荣格在一起,可以确切地说,她们是一些分析家,并显示了她们的才能和功绩。

其中有一位名叫扎比娜的俄罗斯犹太人上流社会女孩,她与荣格的相识,是因为她曾在 1904 年作为强迫症患者,接受过荣格的治疗。

荣格在扎比娜身上看到了海莉的影子,此后,荣格经常因为幻想海莉而感到痛苦。

荣格认为这种错投的热情,必须放弃,或者转向其他人…而彼此相谈甚欢的扎比娜不断映入荣格眼帘。

很自然,患者与分析医生之间,又是要比家庭成员更能相互理解。很快,荣格和扎比娜之间的关系就很密切了。

那时,荣格觉得扎比娜既是母亲,又是女儿阿加特,也好像看到了海莉。他认为扎比娜很危险,必须打退、戳穿她。

这时,荣格发现,他身上有某种“女”性的意象团。假设那种意象团叫灵魂,他正是被那个意象团所表现出来的海莉、母亲、扎比娜迷住了。选择埃玛就是为了选择远离灵魂的女性,为了不让她们吞掉。

荣格觉得母亲、海莉、扎比娜都是危险的女性,她们就像强大的母亲即太母那样,以莫名的感情包围着自己。那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是一种走向死亡的危险。

扎比娜也表现出了对荣格的极大热情。荣格为了逃避这种“烈火”,必须经常到平静的湖边修养。

可是,扎比娜太爱荣格了,她心里失去了平衡,大力宣扬两人的关系,甚至写信告诉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并没有轻信扎比娜的一家之言,甚至觉得她可能患有神经病。

荣格没有告诉弗洛伊德实情,但是,扎比娜去见了弗洛伊德,丑闻越来越大。

荣格自觉不能永远隐瞒,试图通过见扎比娜父母见面说明情况的方式来解决。

荣格自觉已经解决了事情,并去信向弗洛伊德“报喜”:“扎比娜渐渐地把对我的爱情转向了友情,我准备帮助她取得学位”。弗洛伊德这位“父亲”,建议荣格暂时停止分析,去美国的克拉克大学旅游调整心情。

妻子曾与荣格当面对峙。

荣格 1909 年 9 月和弗洛伊德去美国克拉克大学演讲旅行。他也没有想到,这次旅行使二人产生了关键性的隔阂。

短评 3:心理的结构

不同的心理学家,对心理结构的解释不同。
弗洛伊德把心理分为自我和本我(初期分为意识和无意识)。
荣格提出了自我与自己的理论。无意识又进一步被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荣格认为的“心理”,包含无意识和有意识的全部。人类内心不仅存在着意识到的部分,还存在着没有意识到的部分。

无意识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而后荣格将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理论发展,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这一理论是荣格心理学里最具特色的部分。

我们通常认为自己自身是“我”或者“自己”,这时的“我”和“自己”就是自我,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自我都具备认为自己一直是同一个人的“自己同一性”。自我意识到的内心世界,即我们 平时感受、思考的喜怒哀乐,就是“意识”领域。自我存在于意识的中心,但自我并不是整个“心理”的中心。

关于自我的解释,荣格把包含意识和无意识在内的整体心理功能称之为“自己”。自己是心理的核心,包括我们的全部心理。

荣格从幼时就感到自身以外还应该存在着另一个自己,即“2 号我”。尽管有多种不同想法,但把“1 号我”理解成自我,把“2 号我”理解为自己,这样就容易解释了。

(哈?自己不是全部心理吗,那不是应该是 1+2 号我才是自己吗?)

荣格认为,自己超越自我,自己存在于人类内心的底层,充满着许多由神话般的因素组成的庞大的“可能性”,所以,他给患者进行精神分析时,非常重视存在与心理底层的神话般的世界。

荣格认为自我和自己的相互作用在人格发展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他认为,人类一生的成长,是在不断地倾听无意识中的内心深处的自己的心声、不断探究同自己的关系。

荣格通过亲自体验的人生感受,研究分析了同自己的关系,将意识——自我提高到了更高的境界。

短评 4:个人的无意识与情结

对于情结(complex),不同心理学家有不同解释和用法。一般理解为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荣格却把情结理解为无意识中的某种有强烈感情的意象群,这里的无意识被称为个人的无意识,与个人的经历和体验有关。

(也就是说,个人无意识并非先验存在,也随着个人经历不断发展)

荣格在“语言联想实验”中,发现了有情感价值的情结。该实验中,事先规定一百个简单单词,要求被测试的人尽快说出从提到的某个单词联想到的其他单词,并记下回答的单词和时间,这一实验重复进行两次。

在反复进行的实验中,荣格发现,被测试的人对几个单词的回答速度异常迟缓,或出现奇怪的反应,或表现得很拘谨。通过分析这些单词发现:这些单词之间有着某些关联性,被测试的人展开联想的背后,存在着某种感情阻碍。

荣格把这种明显表露出来的、潜藏在人类心理无意识下的阻碍叫做情综,是“通过感情来证实的,作为无意识下的内心内容的情感和意象”的综合体。

每个人的心理都在无意识中存在着某种阻碍,这种阻碍具有独立性,有时会破坏意识的统一,有时会使意识失去理智。

情综就是意识不愿承认的心灵创伤和厌恶的感觉的反映,所以平时很少表现出来,但却极大地嘤想着人们的行为和感情。正因如此,为了避免受到情综的支配,必须意识到其存在。

如果没有完全意识到情综,就无法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只有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内心能量才有可能向着创造性的方向发展。

(这里的“创造性方向”,所指为何呢?)

所以,不要只从厌恶、痛苦的单方面去认识勤工在那个,也根本不必介意自己内心存在的情综。


题外话

有一部名为《危险方法》的电影描绘了荣格在这一时期的种种事件,以及他与弗洛伊德最终决裂的种种过程。

俄罗斯犹太女孩扎比娜与荣格的隐秘故事,荣格妻子所进行的“语言联想实验”等种种情节在片中均有体现。看完这章再回头看一遍电影,想必会别有感受。



Author:
Reprint policy: 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are used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CC BY 4.0 reprint policy. If reproduced, please indicate source !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