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7 - After Playing The Beginner's Guide


|998x561

Why

[[game - 2015 - the beginner’s guide]] 这个游戏是 [[@shadowdiesmilliontimes]] 给我推的,说是他玩完后有一些触动,推荐我玩一下。我玩了确实也有一些触动,遂有此文。

请注意,正文中含有部分剧透!!!

What

心路历程

好的,这是一个人 D 来展示他的朋友 C 所做的游戏的游戏。
竟然是 DUST2,好怀念
没被抹平的地形畸变哈哈,太真实了


是一个半成品射击解密游戏?
What they are > what they are not 是吗,确实如此
宇宙天空盒的底部是白板儿哈哈
好嘞,牺牲自己拯救大家是吧,好,我来
飞起来咯


只能向后走的游戏
挺有意思的嘿,很好地利用了视错觉

最近想做的东西太大,我也想做这样的,围绕一个核心的点子的,不大的游戏


黑暗,前进,没了?


总是忍不住想探边,被发现了哈哈
永远到达不了的梯子?
温暖房间充满了温暖的点子,这是个温暖却不为所知的人

藏一些基本不可能有人能发现的“彩蛋”有什么不好的呢
因为真的发现的人应该会感到开心吧


开门谜题是吧哈哈,难不倒我
啊,这外面,这么多“废案”?这也,太多了…

游戏开发真是选择的艺术呀


唯一的酒馆,反正也没别的地方可去
异空间,有点意思
无尽监狱望不到头(这个 FOV 确实很有意思,想要看清楚一定要转到对应的一边才行,这就给了背面很大的操作空间)
什么,竟然要被关一个小时才会开?谢谢你帮我开门
几百个”Plaable Games”,都是可步行空间,你竟然还都玩完了?

我开始觉得我想做的其实和 C 想做的游戏并不相同

哦?可以选择对话了,我说最开始设置三个对话选项有什么用,原来是这样
灯!D 的解释是目的地

我也喜欢灯这个意向,虽然对我而言,它并不是目的地,而是方向的指引


这是相遇的故事,D 在一次 game jam 上发现了 C 所做的游戏和别人完全不同,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想要交朋友的想法
巨大空间中有着成百上千句台词,模拟了你与其他玩家共处的空间
都以不同的视角写就,C 到底在与谁对话
D 觉得门的意向于 C 而言是每个阶段的结束的象征


走进了最开始看到的监狱远方,哈哈有点意思


无意义的选择是吧
不断展开的空间还蛮帅的


教我解谜?打工感有点重…
好,所以其实学了也没用是吧


一个又一个监狱,围绕同一个概念打转,有意思


路灯下的电话亭
可以和自己对话啦
这是在,帮助自己脱困吗
自己的感受是真切的,这就是 the key

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做的 Slices of Shadows


风雪小屋打扫家务
行吧,打工是吧
虽然房间很温暖,一切乱得很像刚刚有人来过,但其实,谁也进不来吧
对话不太符合想法,将就选吧
房间有点小,3C 让我感觉有点晕了
竟然还得再做一次吗
哦?循环结束了
再次看到了灯


诡异的讲堂和不知所谓的老师
所以老师只是在假装镇定?因为背后是魔眼?
不知道为什么有的选项是黄的有的是灰色
黄色好像是诱导选项,但我要选灰色


好大的舞台
这灯亮得吓了我一跳
和想象中仰慕的人对话?
反弹 props 不知道有什么用
往后退就会离想象中的舞台和灯越来越远还会被困住是吧,可以


我压根没闭眼哈哈…
被困在飞船里了!
对话根本没用嘛
灵感枯竭了?
很孤独?
是在借助游戏和自己对话?


对话之后就会看到新的路出现,感觉不错
继续解构自己的灵感枯竭?
D 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朋友 C 走出困境,他觉得 C 困在自己的泡泡中,需要有人帮助他
D 觉得 C 既是出题者,又是回答者,他看不到这样做的意义,他觉得 C 需要的是戳破泡泡,这里确实能感到 D 的担心,或者说,“想象中的担心”

但其实小孩子也是这样的,小孩子并不在乎谁是谁,谁出题,谁回答,在他们的视角里,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构建的世界让自己感到开心

墙上都是原来选过的选项?
每次说出“漂亮话”的时候,有些东西就变得更坏了

说实话让我想到了两个在丹麦认识的朋友哈哈

D 觉得不该如此,如果做游戏如此痛苦,那又何必,他为此感到痛心
这里的选项其实都不合心意,但没办法,只得选择
哦?东西都破开了,灯,监狱,和哭泣的女人


D 觉得 C 创作的时间越来越长,这次花了 7 个月
这次是灵感机器的解构,说要对其进行审判
但其实它又做错了什么?
选项都是责怪的话,我并不想选,但反正选了
PRESS 是什么的象征呢,渴望被解构的阴影吗
再次回到了剧场,开枪后可以把东西破坏,这个还挺新鲜的
但其实我并不想破坏东西,虽说破而后立,但那些是来时路,放着就好了,何必都毁掉呢
有几个场景没有破坏也通过了,我想这个会不会也能这样,其实不破坏也可以,但卡住了,所以开始克制地破坏,但到了最后还是开始大肆破坏了
哦,其实只需要破坏脚下就能掉落?好吧

D 说他把 C 的游戏带给了很多不同的人玩,大家都反馈说很有意思,他觉得这就是 C 所需要的

我甚至有点觉得 C 难道会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我开始等待 BUT 的出现


再次来到灵感机器面前
写着 pull down your weapon 但是却抬起了枪?
什么按键都没用,除了开枪
D 开始进行一些自我解构,说他需要认同,并且认为 C 也需要这个,觉得自己可以帮忙“修复”

再次想到我的两位朋友哈哈哈

D 说当自己得到认同时是如此开心

他可能不太能理解有些东西并不需要认同


The Tower
是 D 所知的 C 所做的最后一个游戏
里面有难到根本没可能被通过的机关 - 秒杀你的隐形墙,没有任何提示的六位随机密码,根本不能被打开的房间门
但 D 可能通过解包吧,他反正通过了,并且让我们也能一睹后面的事情
D 开始觉得 C 并不是自己认识的人,他开始觉得自己并不了解他,他想在 C 身上看到自己,但他没能得偿所愿,没能“帮到” C,让 D 觉得自己很失败,不知道自己在哪一步做错了什么

可能做就是一种错,无论做什么

突然看到了 C 直接对 D 的留言
或者说,控诉
D 感谢 C 的关心,但只想 C 离开,并不想自己的“作品”被肆意解读,甚至修改
D 感到自己受到了 C 的负面影响,甚至开始不自主地在游戏中加入了某种“解决方案”——那些本可能没有答案的谜题有了答案,他不知道是不是 C 听到可能有答案的存在会不会让他感到高兴
D 有些“自以为是”地认为 C 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走入了人生低谷,抑郁,无法离开,不得志,不被理解,需要认同,自我封闭,并且好心地传播,甚至更改 C 的游戏,让其被评价——这并非 C 所愿,并让 C 感到安全的边界被打破
C 觉得待在 D 身边就有生理不适,D 在 C 上寻求他无法给予的东西
C 并不觉得创意的低谷期有任何问题,这不过是创作的常态

我在看到这句话之前还在想难道是因为“因为多了需要被呈现的需要,所以不在真切,让创作本身变质了”

D 擅自认为 C “坏掉了”,其实 D 看到的是自己

以为在帮助别人,其实只是在尝试帮助投射的想象中的自己

C 知道 D 可能尚不能理解这些话,这并不是问题,反正 D 的问题也不是 C 需要解决的问题

C 所缺少的就是这一认知

但 C 还是留下了一丝期冀,当有一天 D 理解之后,与自己和解之后,don’t say anything
所以这就是我们看到这个游戏的原因
C 的游戏合集
D “想要道歉”,但却正好做了相反的事
随着两边的墙越靠越近,屏幕一黑


结语
所以这个可能是 D 自己做的?因为前一个就是 D 所知的 C 所做的最后一个游戏
列车旁,灯盏盏
D 开始自我解构,分析自己的人生依托于认可之上,并且无法想象没有认可,不能得到认可的生活,认为这是一种病
他离开了,违背了要和我们一起通关的承诺,去做“a lot that I need to make up for”

其实你并不需要补偿任何东西

长长的走廊
尽头是自我牺牲的电流
上升之后发现脚下是无尽的迷宫
远处是美丽的星河


感受

人们总是在尝试寻找某种确定性的答案,至少是想象中的确定性的答案。

最近还真的想到很多次关于“确定性”这个说法。
最开始好像是有一期罗辑思维上讲了一位美国社会学家提出了“社会麦当劳化”理论,用于解释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好像戾气很重——是因为工业社会的发展使得确定性变得更加可控,人们对此产生依赖之后开始对不确定的东西感到不安,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不安还可能被压抑,但一旦面对陌生人或是网友,这种被压抑的不安就会喷薄而出,呈现一种带刺的攻击形态。
异化——让你之所以不为你的过程,同时也是让你不能忍受不确定性的诱因。人生本就没有答案,如我最近在看的 [[荣格心理学七讲]] 中所提的,人本就不该把追求完满作为目标,但却应该努力尝试认识自己——这也是我借助游戏这一媒介所想实现的目标,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是一个关于解构的游戏,D 将自己与 C 相识的经历娓娓道来,并将自己所知的所有 C 的游戏一一呈现。但到了最后,我们发现其实这并非 C 所愿。
玩的过程中我甚至有一段时间怀疑 C 是不是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也在期待 BUT 的出现。最后确实出现了——以 D 的“好人”身份被反转的方式。
D 以他自己的视角来看待 C 的行为,这其实无可厚非,但他更进一步,想要以他的方式来帮助 C,“己所欲,施于人”,这其实就已经有些偏离了。

我在前面屡屡提到了我的两位朋友,按照 TA 们自己的话讲,TA 们身上有某些部分“坏掉了”。我们最开始玩在一起也是因为“不知怎么,你的身上有某种东西产生了吸引,就是能玩在一起”。TA 们因为各自不同的天赋或者经历,很擅长“识人”——知道别人心中所想。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感到有一些不适,因为感觉自己好像有一种“被看透”的感觉,虽然我不擅长隐藏,也并没有在刻意隐藏什么,但这种感觉或多或少让我有些难受。
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感觉我也能感受 TA 们了,我能够感受到 TA 们的欲求,TA 们相似,但并不相同。一个渴望的是某种人性的活力,另一个谈不上渴望,只是希望如其所是而已。
如果借用我自己之前所想明白的一个水杯理论——每个人的需求就好像一个杯子,每个人需要往里填不同的东西。如果杯子里的东西溢出来了,那你甚至可以分一些给别人;如果杯子里的东西不够,你就会有一些想要的东西,想要别人往杯子里填东西;也有人的杯子正好是满的,那可能就什么也不需要。每个人的杯子大小不一样,想要填进去的东西也不一样,由此构成了各不相同的 individual。
我的两位朋友,一位杯中未满,需要向其中填充某种名为生命力的东西;另一位杯中看似是满的,但杯子其实是可伸缩的,若是展开后不能让杯中的水自己涨上来,那杯子便不再“满”。
我的杯子并不满,但我也并不渴望满的状态,并且在特定条件达成后,杯中的东西也能自己往上补一补,所以于我而言,未满可能已经是一种最好的状态。
我在当时的状态很稳定,是某种生命力的象征,并且认可如其所是的状态,可能这就是我们为何能玩在一起的原因。

D 尝试在 C 中寻找自己的投射,并且认为 C 需要某种帮助,并不是不能理解,但确实有些妄为。
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
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需要答案。
那甚至不一定是一个问题。
让我想起了当时的青城山之问,为什么,想而已。这还不够吗,这就够了,没有为什么,不需要原因。


Author:
Reprint policy: 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are used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CC BY 4.0 reprint policy. If reproduced, please indicate source !
 Previous
20250907 - K06 - Knockback in Super Smash Bros. 20250907 - K06 - Knockback in Super Smash Bros.
观看 Masahiro Sakurai on Creating Games 的视频,了解 Super Smash Bros 中的击飞参数!
Next 
20250831 - A14 - Keep Your Internal Pressure High 20250831 - A14 - Keep Your Internal Pressure High
观看 Masahiro Sakurai on Creating Games 的视频,了解在提案成型前守口如瓶保持压力的重要性!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