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1 - Meaningful Meaningless


Why

今天和 WH 一起看了《瞬息全宇宙》,看的时候脑中也闪过千百念头,竟然罕有地萌生了写观影感喟的想法,于是有此寥寥千字。

What

物壮则老/抟气致柔

依我见,片中讨论的问题其实就一个:如何对抗虚无主义,或者说,为什么而活?

片中对 Joba (后面简称为 J)的描述是:

拥有无限力量的全能存在,能驾驭纯粹混乱,没有任何实质的动机和追求。

但其实她有,正如她自己所说,她跨越千百宇宙,就是为了找到这个特别的 Evelyn,为什么呢,为了寻求共鸣与共识,为了寻求看尽千帆后除虚无外的可能性。

片中世界由无数抉择所促生,令我想到的是《老子》中的物壮则老: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正是因为洞悉了所有,所以才失去了一切。

而为什么这个世界中的 Evelyn(后面简称为 E) 是那么的特别呢,我想到的是《老子》中的抟气致柔如婴儿: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正是因为这个宇宙中的 E “一事无成”,所以才让她有了无限的可能性。

万物皆虚/看山还是山

J 在体验了无限可能性后,造了 Bagel。Bagel 是放置所有之后的产物,也和上面所提物壮则老一致,有即无,everything means nothins。但有无总是相生的,Bagel 所意味的对 J 而言其实也并不是毁灭,而是虚无背后的可能性。而如何让事情“get back”(回到正轨),也便是此片要探寻的如何面对虚无。

虚无从何而来呢?是因为 J 看到所做的一切都会在另一个宇宙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最终产生了一切皆虚(nothing matters)的想法。

E 当然也并没有一开始就想到如何面对虚无的答案。她也说出了“如果我以前没…那么我现在就…”这样的话。这不过是一种逃避,不是答案。其后也经历过种种挣扎:在 Everwhere 一篇中真正掌握了世界跃迁后,她也有过虚无沉溺、想要破坏一切的瞬间。J 向其倾诉无法停留在任何一个宇宙中的痛苦(有即无)。之后二者成为了石头。

这一阶段,J 所寻求的共鸣算是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所谓人类,不过是大千世界中渺小而又愚蠢的一种存在罢了。J 说自己被困住很久了,也希望被说服还有新的可能性。她一直所追寻的,并不是摧毁一切,而是为了摧毁自己,想看到被摧毁后的新的可能性,想被理解之后,与能理解自己的他者共同走向虚无。

E 没有回应 J 的期待。

为什么呢?需要把时间稍微回退一些,当 E 还陷于体会了无限跃迁后的破坏和毁灭中时,丈夫 Waymond (后面简称为 W)被 E 捅了一刀,但他还是选择站在 E 身前,不愿再看到厮杀。W 的信念是什么呢,是善念( be kind)。并且在 W 和 E 没有在一起,二人变得所谓更好的那个世界中(就是前面 J 所提,如果…就…的那个世界),W 给出了我认为片中给出的面对虚无的答案:

“尽管 你一再让我心碎 我想告诉你 如果有来生 我还是会选择和你一起 报税 开洗衣店”

说回上面,E 没有回应 J 同赴虚无的期待。J 失望,寻求无果后也不再在乎,想要自己独自步入意味毁灭与可能性的 Bagel。

E 不肯,但中间有无数人阻拦。

怎么解呢?E 给出了一种源自 W 的 be kind 解法:所谓投其所好也好,或者满足对方的需求也好,给予拦路人们他们所渴求的东西。

J 觉得这并无意义,因为一段时间后,终究还是会导向无意义的虚无。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父亲也挡在了 E 身前,但 E 不肯罢休。她这里点出了我所认为的与上面 W 给出答案相呼应的说法(E 在一个世界中向“老顽固”父亲说出了女儿 J 交了女朋友一事):

不喜欢,不接受,都不重要,因为这个就是我。
一事无成也无所谓,但她像我一样,找到了一位善良、体贴、真正爱她一切的人。

在说出了“交女朋友”一事的世界中,J 逃了,想要离开,觉得即便此时如自己所愿地说出了交女朋友一事,也只不过是暂时的理解,母女二人的相处终究是互相伤害,所以她想要离开,让 E 放手。

E 放了。

但马上回头叫停。她把和 J 的种种可能的误会全部阐明,而后在这里给出了片中直接阐述的对于终极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地方都可以去,还是决定留在这里,这好像没有道理。
也许世界上有那么些东西,有那么些发现,让我们自觉自己只是无意义的垃圾。
也可能这些东西能解释清楚,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不愉快,你还是想找到我。
也能说清楚,为什么无论如何,我就想待在你身边。
我就想永远…永远…待在你身边。

J 做出最后的反问:

那又怎么样呢,别的东西都不在乎了吗?
可以做任何事情,去任何地方,去一个有更好境况的地方,为什么不呢?
反正在一起的时间,也就那么点

E 绝杀:

那么我将会珍惜,这么一小段时光。

所以,总而言之,E 给出的,或者说片中最终给出的,面对万物皆虚的答案,正是知道一切可能性后,依然不变的选择,即我所谓看山还是山的本真。而其后的本源力量,正是那些所谓“让我们自觉自己只是无意义的垃圾的那么些东西,那么些发现”,所谓“爱”,所谓无意义本身。


个体所见/认知的片面性

看完后,WH 与我讨论时还引出了另一个感悟:个体所见/认知的片面性。

W 在 E 眼中的软弱,其实只是他自己的方式。他始终以自己的理念(be kind)来应对万千变化。

此间我还想到一点,其实虽然世界变了,各个宇宙中自身的人性貌似没有很大的差别,并且 W 与 E 在每个世界中都以不同的方式相遇了。真是 ( ̄▽ ̄)”


I am your mother

WH 还引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何均为“全知全能”,E 却没有导向虚无,还要不断拉 J 回来呢?片中给出了看似搞笑的答案:

I am your mother.

WH 觉得是因为多出来的经历,确实,片中有与之呼应的说法:

我和你不一样,你还年轻,而且你的想法总是变来变去的。
I still know who I am

我个人认为答案其实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本源力量,是所谓“爱”。


联应

题外话,J 对于所有世界的同时经历,在我看来其实正是联应的一种体现。

联应一词与最近所看到的荣格心理学中的共时性相关,也与道家中道即一的思想相应,这里摘一下之前的 20220515 - 漫画荣格 - 第七章:塔 伟大的自己 中的相关段落:

不久前与友人谈及因果关系,没想到几天后就读到了荣格与共时性。

这里顺便将他发予我的《西方神秘学指津》中有关联应和因果性的相关部分截取:

在前启蒙时期,可以区分三种不同观点:

  1. 把宇宙看成一个宏伟的和谐有机整体,其中所有部分都彼此联应,无需中介环节或因果链···
    这种“联应”概念与“类比思维”(analogical thinking)、“关联思维”(correlative thinking)、“相似”(ressemblance)、“征象”(signatures)、“分有”(participation)或“共时性”(synchronicity)等类似概念密不可分···
  2. 第二种观点可见于从菲奇诺开始的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作者。这种观点假设,宇宙的不同部分即使相距遥远,也会通过所谓的“隐秘因果性”(occult causality)在事实上相互影响。
  3. 第三种观点称之为“工具因果性”。其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机械”模型或台球模型,即一个事物通过可证实和可预测的物质因果链来影响另一个事物。

第一种观点将万物视为一体,不可分;第二种观点则预示着万物间表面独立,实则都被“隐秘因果性”相连;而第三种观点可以说视万物各自独立,除非有物质因果链将其连接。

并且片中 E 挥向 J 的一拳也打在了自己脸上,看到这一细节时,我脑中又再次浮现了道即一(第一种联应)的想法。


寥寥数言,浅薄己见,看个乐 ( ̄▽ ̄)”


Author:
Reprint policy: 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are used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CC BY 4.0 reprint policy. If reproduced, please indicate source !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