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 A13 - Broad Input, Broad Output


What

观看 Masahiro Sakurai on Creating Games 的视频,了解作为创意工作者保持输入和输出习惯的重要性!

内容

A13 - Broad Input, Broad Output

|415x213

关于创意工作者的输入输出方法论

(00:03) 对于导演等创意工作者而言,想要持续产出优质作品,必须建立「广泛的输入与输出管道」。输入是吸收外部刺激,输出是释放个人创造,这两者都需要培养成日常习惯。

我的输入方式主要是大量体验游戏和影视作品:

  • 坚持玩大量游戏(即使忙碌也会抽时间)
  • 比起深度通关单个游戏,更注重广泛接触不同作品
  • 但会通过查看结局来把握当代游戏的内容规模基准

输出实践案例包括:

  • 持续 18 年 9 个月的周刊专栏连载
  • 开发期间在日报页面分享行业见闻
  • 通过 Twitter「今日一图」发布开发中的截图
  • 制作本系列视频也是输出环节

(01:09) 关键认知:

  • 输入形式因人而异(不必强求游戏形式)
  • 重点在于「深度反刍」而非信息过手(避免左耳进右耳出)
  • 保持输入输出的活跃循环才能激发创造力

【创意工作者输入输出系统搭建指南】

▌输入侧(保持管道粗壮)

  1. 量 > 质原则
  • 每月设定最低接触量(如 10 款游戏试玩/5 部电影)
  • 建立快速评估机制(前 30 分钟判断是否深入)
  1. 领域跨界策略
  • 20%时间接触非本行业内容(如建筑师可研究音乐专辑视觉设计)
  1. 结构化记录
  • 用 Evernote 等工具建立「灵感银行」分类标签(如「关卡设计参考」「叙事技巧」)

▌输出侧(强制形成肌肉记忆)

  1. 建立输出节奏
  • 每日:工作群分享 1 个行业动态
  • 每周:整理 3 条可复用的设计启示
  • 每月:公开 1 篇分析文章(无需完美)
  1. 低成本输出形式
  • 开发日志截图+一句话洞察
  • 语音备忘录记录即时想法(后期转文字归档)
  1. 设置输出 KPI
  • 季度目标:完成 X 次对外分享
  • 年度目标:积累 Y 篇深度分析

⚠️ 注意事项:

  • 警惕「消费错觉」(刷剧≠有效输入)
  • 输出不必追求完整度(未完成的设计草图也有价值)
  • 定期清理无效输入源(退订低质量资讯)

这套系统特别适合需要持续创新的游戏导演/设计师,核心在于将被动接收转化为主动生产循环。初期可先从「5:1输入输出比」开始训练(每接触 5 个作品强制输出 1 条分析)。


Author:
Reprint policy: 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are used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CC BY 4.0 reprint policy. If reproduced, please indicate source !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