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观看 Masahiro Sakurai on Creating Games 的视频,了解日报的好处!
内容
1. 简洁通俗的中文翻译(保留专有名词):
从《大乱闘スマッシュブラザーズX》(即 [[Smash Bros. Brawl]] 《Super Smash Bros. Brawl》)时期开始,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在团队内部写一份“日报”。这份日报不对外公开,只在团队内部阅读。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加班,只要是有工作的一天,我都会写。
像我后来在 Twitter 上分享的「今日一图」,其实最初就是我每天在团队中发的一张截图开头的。接着,我会写三到五个话题。这些话题可能是项目的最新进展、工作内容的检查清单、Bug 报告,有时也会写一些批评意见。不一定都是传达工作的内容,也可能是我玩了某个游戏的感想、当天发生的事情、一些个人想法等,算是“随笔”。
每个话题下,团队成员都可以评论,因此我们之间的交流变得很频繁。
这份日报带来了很多好处。首先,我的初衷之一是希望让团队更了解我。因为我本身不属于某个固定的公司团队,通常是以“外来者”的身份加入项目。一个不知从哪儿来的陌生人突然来发号施令,对团队成员来说难免让人心里别扭。但如果他们每天读我的日报,起码就不再是“完全不知道这人是谁”。
其次是信息共享。就算我们用邮件群发重要信息,其实很多人也不会认真看。但日报页面每天都有变化,反而有更多人会主动来看,所以比起邮件,它的信息传达效果更好。比如有一次在 Smash Bros. 团队内部,我打算在下午五点通过日报页面发布新角色的消息——是 Sephiroth 的那次。结果访问量太大,居然把服务器挤爆了——而且是在只限团队内部的页面哦!
第三是对我个人来说的输出训练。每天习惯性地写点什么,是一种锻炼……不对,应该说是让输出成为一种“习惯”,变成自然的一部分。尤其是作为导演(Director),有强大的输出能力几乎是必备的。
再来,就是每天给团队带来一点小刺激。我每天写的内容都不一样,所以对于那些每天重复性工作的团队成员来说,或许能带来一些启发或者新的思考。
最后一个好处是方便了解项目进展。团队变大之后,每个人都在忙着做游戏的某个“零件”,很容易忽视整体。通过日报能看到其他人正在做什么,是件很重要的事。像我每天贴出的那张「今日一图」,一开始就是为了让大家看到最新的开发进展,帮助全体掌握整体状况。当然,我也会在其他话题里单独放图。
也有些人自己也写小日报,记录当日成果和一些小总结。这种做法能传达出他们的个性,其实也很重要。
这类日常交流,有助于打造一个“空气流通”的开发环境,非常推荐。而且我们在团队组建初期,也设立了类似“意见箱”的东西,团队成员可以自由发布“我想这样做”或者“我不想这样做”的建议,这也很有用。
2. 实际可用的方法论总结:
《团队日报制度:一种高效、透明、温度感十足的管理实践》
核心目标:
不是单纯记录工作,而是建立“持续沟通、理解彼此、共享情报、稳定节奏”的机制。
具体做法:
- 每日坚持(日常化输出)
- 工作日、加班日均需撰写。
- 每天贴一张「今日一图」(截图/进度图),再附上 3~5 个话题。
- 话题内容灵活组合:
- 项目进展(新内容、决策通知等)
- 检查清单 / Bug 报告
- 个人杂感(游戏体验、当天想法)
- 允许随笔型内容,保持人性化与温度
- 开放评论,促进互动:
- 团队成员可以对每个话题留言、讨论
- 鼓励日常对话,增加非会议场景下的协作频率
- 输出训练(特别适用于管理者):
- 不是为了“锻炼”,而是将表达变成日常操作
- Director 级角色尤其需要具备强输出习惯
- 信息共享替代邮件:
- 邮件往往被忽视,日报页面每日有新内容,访问率高
- 可用来预告关键事件(如角色发布),并测试反应热度
- 打破“异物感”,构建认同感:
- 对“外来者型领导者”尤其有效
- 让成员每天了解你、熟悉你、信任你
- 激活团队氛围(微刺激)
- 给重复性工作注入“新鲜感”
- 鼓励思考、发现、转变视角
- 促进“全景认知”与“人格交流”:
- 通过图片与内容了解全局进展
- 鼓励其他成员也写,展现每个人的风格与判断
- 建立意见反馈机制:
- 设定“我要这样做 / 不想这样做”的反馈入口
- 打开双向沟通通道,增加团队共同治理感
一句话总结:
团队日报不是单纯的管理工具,而是一种「低成本、高密度、有情感」的团队驱动力机制,适合任何渴望打造信任感与共享文化的创作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