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4 - 漫画荣格 - 第六章:荣格与东方思想


第六章 荣格与东方思想

每一条道路都是通往真理的无数条道路中的一条。

所有物质都是一个物质的诸多侧面,我们把心向着道路敞开的话,就会知道走哪条路。

弟子心中做好准备的时候,师傅自然就会过来。

荣格曾经在给一位女病人做心理分析时受阻,因为她总是什么都知道。因此,分析就中断了。

而有一次,女病人说昨晚做了一个梦。有人在梦中给了她一个黄金做的神圣甲虫。这时,窗外正好有一只甲虫撞到玻璃上发出声响,荣格将其拿进来,告诉女病人说“这里有你的圣甲虫”。发生这件事以后,她的合理主义出现了变化。

之后,因为她消除了原有知识的障碍,所以,对她的心理分析进展得很顺利。

是那个偶然的巧合···不,那不是偶然的。类似的事情,经常会发生。

长久以来,我们相信,只有因果关系才是真实的。因果关系才是合理主义思想的基础。但,荣格认为,也存在着与因果关系相对的,应该称为“共时性”的关系。

人类意识的根源如果只有一个的话,那些“巧合”就不会让人感到奇怪了。

荣格当时对天宫图(占星算命用的图)和历史的相关性很感兴趣,想再好好研究一下易经。

这个设想的实现花了 20 多年的时间,终于在 1952 年发表了《自然现象与心理结构》一书。




1938 年,荣格应印度政府的邀请到了印度。这使他有幸看到了与北非不同的高度分化了的不同性质的文明。

东方是欧洲的对照镜。原本相同的东西,在欧洲和印度却各有不同的表现。

尤其令人惊讶的是,东方人并不忌讳“恶”。有意思的是,他们认为“恶”包括在自然界当中。荣格把这件事记录在以后出版的《四位一体论》中。

荣格在释迦牟尼频繁讲经的地方,分析基督教与基督教徒。基督教徒努力寻求善。尽管将要被恶俘虏,但印度人却感到自己是在善恶的彼岸,他们从恶中逃脱了出来,并且克服了恶。

荣格认为,释迦牟尼和基督教都是自己的具体体现,但它们的意义却完全不同。

释迦牟尼理性地克服了世界,而基督教是作为受难者来客服世界。基督教是忍耐,释迦牟尼是彻悟。但是,在印度,释迦牟尼是完美的人。

基督教在基督教徒中得到了统一,人们应该感觉到基督教。可是,历史上却说“应该模仿基督教”,这就把神置于外了。因为每个人都没有把自己自身向全体敞开,所以导致自己越来越渺小。

图中的“自己”,应该指代的是意识和无意识的中心。

而意识存在于宇宙的菩萨中,菩萨按照神的意志行事。我们敞开心灵去看待神,就会使自我不断丰富并成长。

我们生存在宇宙的安排中,让偶我们的意识去认识。在理念上,只要领会到神,神就会存在与我们的心中。

有些像早些年看到过对于“开光既是开灵智”的解释:开光并不是某种物理意义上的措施,而是指人在看到“被开光”的物体就能够想到相应的神/品质,从而最终开灵智。

当然,必须要知道:认为自己=神的时候,由于骄傲自大而关闭了自己的意识:认为自我=自己,已经完全被同化了,这都是很危险的。

但对荣格来说,印度是研究过程,不是研究对象。

所有道路,都是为了让他重新塑造欧洲精神的主题。

实际上,到东方考察,对荣格来说是很有意义的经历,使他想到了对立原理的统一,这有助于他对炼金术的研究。

他觉得,释迦牟尼的内心反省确认了他的意向理论。中国道教的思维方式证实了他的共时性原理。

他觉得,自己的心灵终于向着“统一的世界”敞开了,心里很平静。

然而,1944 年,由于神志不清和骨折,荣格停止了罗马的旅行。

荣格还有很多事情想写下来,能起床的时候,他就拼命地写。

晚年的托妮,因为过量吸烟和饮酒,患上了关节炎和孤独症。

1953 年 3 月 20 日,托妮突然去世。

荣格对她的去世,没有做过任何警告梦或预知梦,感到很不安。最后,也没有出席托妮的葬礼。

但是,之后他追悼了托妮,为托妮制作了纪念碑,并立在丘斯那哈特地区的自家院子里。

短评 9:荣格被东方思想吸引

荣格对东方思想产生浓厚的兴趣,与他和汉学家里哈路特·威廉赫尔姆的会面有很大影响。

荣格通过威廉赫尔姆,对中国的《易经》、《太乙金华宗旨》产生了极大兴趣。《太乙金华宗旨》一书的内容是以冥想形式介绍了中国式的炼金术,这正与荣格关心的西方炼金术相关。荣格也亲自体验过古印度瑜伽理论的冥想法,可以说,冥想体验是感知自己人格深处的无意识的方法。

荣格被《易经》的这里所吸引,经常使用芦苇棒算卦。荣格提倡的共时性的思维,就是从易经的原理领悟出来的。

西藏佛教也对荣格影响很大,荣格画了一张代表整个心理形象的菩萨图。有一位欧洲患者在自己的无意识中发现,这张图中的菩萨和西藏佛教的菩萨一样。荣格是希望通过画菩萨图来发现心灵深处涌出的意象,进而找到探索无意识世界的钥匙。

就这样,荣格积极地把东方思想介绍到欧洲,他对很多东方经书都做了注解。因此,在东西方思想融合的过程中,荣格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但是,荣格的心理学与佛教的唯心思想不同。唯心思想是大乘佛教之一,认为“所有现象都是心理产生的”,主张通过接受瑜伽思想是自己的心理转变,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其将意识分为 8 大作用,其中有六觉:视觉、耳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感觉,此外,还有根本性的自我执着意识“超自然意识”、产生所有表象的根源性意识。

想到了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根源性意识被看做与荣格心理学中的集体无意识相适应,这种观点当然不是荣格所关心的。但是,它作为研究荣格心理学的方法之一,是与东方思想相比较的研究,也是很有意思的。

短评 10:共时性与道教

共时性是荣格提出的理论,它与因某种原因而得出某种结果的“因果关系”正好相反。荣格在实践中得出结论:“有关联性的事情容易同事或连续发生”,这就是共时性,也就是说,共时性是一定意义上的一致性,有别于单纯的同时发生。

共时性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 心理想的事情与实际发生的事情相吻合。例如,看到眼前的桌子,就想桌子上要是有鲜花该多好啊,这时,正好有一个朋友拿着鲜花来拜访你。

    心想事成?

  • 梦见或幻觉到的事情同异地发生的事情一致。如,梦到有人死了,实际上那人真的在他乡去世了,这样的传闻很多。

    类似预知梦

  • 某个意象就是将来实际发生的事情,也就是所谓的预言。

这些现象,用因果关系是无法解释清楚的,但经常被解释为偶然的巧合。可是,在中国的道教或《易经》中,看到这类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另外,东方有些谚语“心想事成”、“说曹操曹操到”、“弟子心中做好准备的时候,师傅自然就会过来”等,也都包含着共时性的原理。

再如,白天虽然看不见星星,但星星白天也在闪烁。如果心灵的眼睛睁开,则可以认识到白天也在闪烁的星星。就这样,敞开心扉去认识大自然的客观现象,就会发现共时性其实并不神秘,而是很自然的事情,也可以说,这类似于道教中的道的幻觉所看到的一瞬间的事情。

道教认为,宇宙中的统一原理与世界上的万物都有关系,所有物质都可以说是“宇宙统一体”的各个侧面。因为所有物质都属于一个统一体,所以,两种以上的物质就具有关联性,这也就不奇怪了。

出处莫不是《庄子·知北游》?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荣格提出了共时性与道教的关系,描述说:“对共时性的理解,是打开研究东方思想神秘世界的钥匙。”



Author:
Reprint policy: 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are used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CC BY 4.0 reprint policy. If reproduced, please indicate source !
  TOC